.jpg)
补仓的目的就是用补仓 货币的利润来 弥补之前被套的损失。
既然 这么大,你就 不用限制自己去补原来的被套 品种。
补仓什么品种并 不重要。
关键是补仓的品种 应该是盈利最多的。
这是关键的考虑因素。
所以,如果要补仓,就要补强势货币,不能补 弱势货币。
在黑石私人财富解决方案集团(Blackstone‘sprivatewealthsolutiogroup)的副董事长 维恩(ByronWien)看来,此次 市场的持续狂热得到决策者的特别支持。
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,他经历过各种市场 泡沫。
新冠肺炎疫情后,美联储将利率降至接近零的水平,并加大了债券购买 计划的力度, 美国国会也批准了数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,以帮助 美国经济从封锁状态中 复苏。
一年后的当下,美国经济开始复苏,市场继续飙升,但美联储仍未显示出希望尽快收紧货币 政策的迹象。
“人们仿佛认为,他们是在拥有豁免权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的。
”维恩称,“每次的周期都不一样,但总会出现 估值异常的情况。
” 此言非虚。
道琼斯市场数据显示,标普500指数目前的 市盈率约为26倍。
另一种估值指标—— 席勒市盈率(ShillerP/E)算出的估值更高,为37.6倍,为约20年来的最高值。
席勒市盈率曾在1999年12月达到44.2倍的历史峰值。
泡沫迟早破灭? 面对许多资产如此高的估值,坎布里亚投资管理公司(CambriaInvestments)的首席投资官兼投资组合经理 费伯(MebFaber)认为,泡沫的定义不仅仅是过高的估值。
相反,泡沫是因为投资者愿意相信股票或其他资产只可能继续上涨,并愿意忽视一些基本面因素,比如一家公司是否能够创造足够的利润来证明其标价合理。
他补充分析道,从历史上看,市场泡沫的运行时间比其怀疑者想象的要长。
以日本为例,其股市平均市盈率在泡沫破裂、暴跌并出现长达数十年的停滞前,曾在1989年达到60倍。
“高估值的市场不一定会崩溃。
”费伯称,“过早退出交易意味着可能要冒错过连续多年获取丰厚回报的 风险。
” 但大部分分析师和投资者对目前的市场泡沫已然警惕。
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:2021年通胀不会导致美联储加息.美国 超过美联储2%目标的 物价涨幅可能不足以维持到满足美联储的加息指引。
预计今年通胀率将超过2%,到2022年,通胀率将回落到2%以下,到2023年将逐步上升至2%以上。
让通胀维持 低位的因素并没有消失。
一部分的通胀上升是合意的,物价 在未来 几个月 还会上升。
供应链终端导致一些商品 价格上涨,能源价格上涨也将起到一定作用。
虽然经济 前景不错,但风险依然存在。
到今年年底,失业率将降至4.5%或更低。
目前金融稳定风险适度。
股票和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估值正在上升,这反映出投资者对风险的高偏好、低利率和积极的经济前景。
短期 市场信心可能有一些 担忧,比如说股票市场,往往它们的价格在市场 监管风波第一年是有所调整的,但是加强监管的短痛最终给经济带来了长期利益,比如说 中国的TFP劳动生产率的增速,可以看到过去5年在这些监管 风暴搭建的新的监管框架之后,基本上维持了比较强的2%的增长,这在 全球大的经济体里是比较罕见的。
比如说尽管经历了2015年、2016年短期资本外流,人民币 国际化趋环,其实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又重新启航了,包括中国金融体系更有人性了,守主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
最终大家担心对私人部门,对互联网、教育等行业的监管加强,最终并没有抑制它后续的良性发展和行业的创新和生产率的进步,所以 我觉得这些监管风暴尽管市场有各种担忧,实际上是反映了对短痛和长远利益的权衡。
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都在考量这一点,比如说决策者和研究者都在思考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,在过去20年迅速上升的垄断地位。
实际上到了一定地步之后反而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,加剧了贫富差距,引发了对劳动者保护的社会问题的担忧,长期可能对创新、金融稳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。
所以实际上中国目前的监管风暴,我觉得是敢于引领全球风潮,做西方国家还在讨论还没有形成共识,还不敢做的事情,实际上是引领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思潮。
这个过程中中国能够做的可能是加强政策沟通,减少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的扰动,这个过程中可能通过政策的透明性,注意引导和交流能够更为彰显中国这种固本培元的决心,来稳定市场信心。
有助于在逆全球化的驱使下,缓解由于文化隔阂等等引发的中国监管政策的变化,以及海外对中国政策走向的误读。
我觉得总体来讲中国做的这些政策,实际上去年通过了全球 产业链的大考,验证了中国制造的吸引力之后,回归理性,回归常态跟部分发达国家这种分手超长宽松形成了鲜明对比,对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夯实了基础。
所以大家可能还记得摩根士丹利去年我们有一份研究,全球产业链会跟中国脱钩吗?当时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,其实不会,因为中国的各方面积累的生产力的进步,技术的进步,中国产业链的齐全性,以及在疫情期间反映出来的定海神针的稳健性,会使得全球产业链更依赖中国。
现在我们了解到的,所关注到的,在全球经济治理秩序的重整,特别是疫情之后的重整过程中,中国在其中的角色的扮演,这是我们目前对短期经济增长、通胀、政策、中国与全球关系的简单思考,谢谢。